1 合作发展
香港岭南大学图书馆谭文力副馆长以《改革管理、创新服务》为题,开坛阔论该馆率先建立“一站式服务”的信息共享空间(IC)--“资信坊”的成功经验。香港岭南大学“资信坊”由学校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和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工合作,以满足师生对图书馆资源、信息和网络技术支援、多媒体制作、团体协作空间、英语写作辅导以及休闲设施(饮品机、聊天区等)的各种需求。“资信坊”模式已经被香港和内地的部分图书馆借鉴。
佛山市图书馆的代表展示了他们共建共享、谋求服务与发展的新篇章:一个以公共图书馆为主体,吸纳各行业系统、各种类型图书馆加盟,“统一标识、统一平台、统一资源、统一管理、分散服务”的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体系初具规模。
合字难写,同时跨系统、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图书馆联盟建设与服务的障碍更多。两年前,“广东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的策划与研究引人瞩目。2007年6月,该协作网的建设进入组织实施阶段,计划2008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莫少强研究馆员解读了广东省有关政府部门和广东省图书馆联盟在“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资源共享的新理念、合理利用数字资源的方法、协作网的实现目标、性质、管理模式、主要工作任务、如何参加协作网、利益共享机制、建设计划和进度安排、协作网与联合参考咨询网”等方面的开拓与创新,并演示协作网的“网上通用阅览证”。
2创新服务
牢固树立“以读者为本”的职业理念,从香港图书馆同行的言行可见一斑。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系统马辉洪先生以他服务的钱穆图书馆新增的读者非常满意的设施(如资讯廊、展览区、户外阅读区等)为例,指出图书馆设施如何配合办学团体的宗旨,为读者提供更完善的服务。他们编目部的卢百祥先生正在努力“把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网上公共查询目录(Web-OPAC)开发成图书馆视听资源网站”。只要读者点击公共查询目录,系统就自动链到所需要的资源,避免跨库检索之烦恼。也许是环境类似的原因,杨涛女士报告的“香港大学的学术枢纽:机构典藏库”更让高校图书馆的代表感兴趣。她报告的PPT成为我们最想索取与收藏的馆外代表的PPT,更可贵的是通过该报告的参考文献链接,我们找到2007年5月在香港大学召开的关于开放获取与机构存储的国际研讨会主旨报告的PPT。
勇于开天下之河的深圳图书馆在创新方面不甘落后。他们的副馆长王大可结合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的实践,论述”开放、平等、免费“的公共图书馆精神,强调深圳图书馆DILAS系统和RFID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对人文情怀理想实现的支持。东莞市图书馆系统持之以恒的“阅读提升城市”活动,可谓图书馆阅读功能上拓展与创新之典范。
特色化与合作同样是立馆之道,彼此互补,所以,广东省馆倪俊明的“古旧地方文献影印出版的实践与探索”和福建省馆方允障的“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报告值得关注。在本次会议的会前会(福建省图书馆学会理事会)上,谢水顺理事长传达的一条重要工作信息是中央多个部门联合启动“国家重要古籍保护工程”的省中心和重点保护单位的建设。在福建,前者将设在省馆,而后者,厦大和师大馆够条件申请。
3 边界拓展
图书馆可视为由资金、物资、知识、人际等多类子网络交织而成的特定网络。各种要素的有限性、特性等,决定了静态的图书馆网络边界客观地存在(不管是有形还是无形边界),图书馆内外有别,因此,对内要在稳定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对外应该和谐地开放和协作,以创造较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广州图书馆的方家忠副馆长从广州地区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的现状入手,总结了图书馆应对外部环境的四大发展策略:政治策略、观念策略、管理策略和公关策略。其中的陈建华部长支持图书馆事业故事早有耳闻,但新报道的广州图书馆2007年服务宣传周期间,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策划组织了第一次公共图书馆公益广告宣传活动案例,极具震撼力。广州图书馆的这次活动,以“阅读改变人生”为口号,在全市主要街道的100个城管灯箱、1500台出租车分别进行1个月和半个月的公益广告,介绍广州地区四级公共图书馆的性质、职能和服务内容。当然,结合案例分析,他的“政治环境对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影响”的观点可能值得商榷。
现实中,图书馆的构成要素及其环境都是动态变化的,尤其是作为主体的馆员灵活主动,以及通讯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应用所带来的图书馆网络范围的扩大、节点之间交流速度的提高,读者个性需求日新月异,导致图书馆边界似乎模糊了。可喜的是许多处于馆内网络高层和内外网络结合点的馆长们不乏理性和清醒。厦门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萧德洪研究馆员就在这次会上抛砖引玉地分析学术图书馆的网络化边界问题。
他认为,面对可能出现极端的环境变化(如E-Science的提出),图书馆界在网络化上出现了自由主义和集体主义并起的局面。大学图书馆在更多地向大学内部寻求合作,更多的例子显示,大学图书馆还在向外整合,虽然这个过程更加困难,也出现对陌生领域的困惑,对异域文化多样化挑战的自信心不足。萧先生分析了图书馆网络化的动力,包括拉力因素和推力因素,在诸多因素中,比较而言,图书馆网络成长中的政府角色和具有新知识的新岗位人员对网络边界的影响是明确的。政府的角色表现在,公共服务机构需要公正性和持续性,一旦它们在道德上变得具有弹性,可能导致全社会的损失;具有新知识的新岗位人员的要素表现在,图书馆网络的边界取决于该组织中所有人员全部能力之和。来自官僚阶层的强信号导致网络边界将日益减弱,逐渐模糊或消失,来自个体的弱关系网络将导致边界的更加多元。作者旨在探讨新环境中面对新需求,应该如何拓展图书馆网络,强化其“服务、信息资源共享、为人类进步作更大贡献”等功能,可供图书馆重新定位、整合、发展规划时借鉴。
4 学术研究也2.0
闽粤港图书馆学会2007年会特地表扬香港理工大学余月娥女士采用的实证研究方法。她在分析图书馆读者与Web2.0个案时,对三群参加教会图书馆员训练课的学生和一群该校信息科技专业的本科生展开调查,分析调查数据,探讨香港图书馆读者是否有相关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预备利用Web2.0取得学习成效,认为结论可以帮助高校图书馆员承担推动读者使用Web2.0学习的角色。其实,几乎所有的主旨报告都结合当今图书馆的实践和新问题,有的进行理论提升,有的总结经验和规律,展现了演讲者的学术研究与实践良性互动的学术作风,可谓图书馆研究也2.0,值得广大图书馆员和学者们学习。
摘自中国图书馆学会 作者:厦门大学图书馆苏海潮